商会新闻

秦人(秦商)文化系列 | 陕西,从科技大省迈向科技强省

引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励广大会员砥砺奋进,北京陕西企业商会特别推出秦人(秦商)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深度学习及发掘秦人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新媒体宣传、秦人(秦商)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弘扬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科技文明。让广大会员及更多国人进一步了解秦人历史、文化以及科技力量——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商会将系列活动作为新的起点,以身作则,带领会员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弘扬秦人秦商正能量,以此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期为你讲述西部大开发20年间,陕西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情况。从科技大省逐步迈向科技强省,你不知道的陕西科技力量,正以它特有的创新模式,不断引领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历经20年发展,西部不断崛起,12省(区、市)经济总量由1.5万亿元增长到20.8万亿元,增长约13倍,占全国GDP比重也由17.2%提升至21.0%。

20年来,陕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原始创新、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和融合协同创新,有力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

陕西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5家、省重点实验室17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6家,建立44家“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建成空天动力研究院、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先导技术研究院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5362家;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233家,创历史最大增量,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300家;高新区由1999年的3个国家高新区和2个省级高新区发展到7个国家高新区和17个省级高新区,全省10市1区都有分布。持续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科技创新孵化链条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孵化培育体系。截至2019年底,陕西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5家,省级60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2家,省级149家。

截至2019年底,陕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2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04件,排名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467.83亿元,排名全国第5位,是1999年的178倍。2018年,陕西SCI论文20479篇,是1999年的35倍。20年来,陕西省共有570项(1999-2019)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位居全国前列。陕西省已连续四年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

西部大开发20年,是陕西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的20年。尤其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主要指标优势明显,在西部地区地位凸显,在全国排名也始终靠前。

激活丰富的科教资源,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志在必得,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亮眼成绩。

陕西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做精特色现代农业

近年来,陕北持续实施苹果“北扩西进”,关中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双奶源”基地,关中、渭北也在崛起百万亩设施蔬菜区域板块,苹果、羊乳、设施农业三个千亿级产业日益成型。同时,推动猕猴桃沿秦岭“东扩南移”,做精绿茶、做优红茶、做亮茯茶,支持木本油料、食用菌、核桃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局面。

做优高端能化产业

“5G‘下井’让智慧矿山如虎添翼”,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工业能源产品部段长铭介绍,“数字化运维服务和智能化监控服务为陕西能源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已帮助多个能源企业实现减员增效。”

陕西能源矿山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助力下,陕西正在把陕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目前,陕西全省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39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9个。预计到2022年底,全省将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75个,到2025年,全省绿色矿山数量将达80处,产能4亿吨。”

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打开产业新通道

“联合体”引导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从理论、技术到走进市场,中间需要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正在积极推进100家领军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建立联合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平台,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核电智能决策与预测运营技术联合实验室就是其中的一个。目前,已有超过500家企业与创新港建立深度合作,合同金额超25亿元,为大学融入社会、科技引领产业打开了通道。

“创共体”淘出创业“金点子”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渠道越来越多,拿技术去创业无疑是最有吸引力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种。如何激发出更多好课题、“金点子”走出校门,走向市场?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多所高校及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正在补齐中间的短板。两年来,创共体内各高校组成的15个细分领域专业技术委员会,向沣东新城输送了50多项科技孵化项目,加速创新资源在这片城市新区聚集。

“中科创星”汇聚创新资源精准对接

科技初创企业的成长过程总是挑战重重,人才、资金、市场缺一不可。一个“懂你”的孵化投资平台,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与陕西众多的孵化、投资平台相比,硬科技投资与孵化专业平台中科创星以其脱胎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背景,从硬技术应用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助力科创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目前,中科创星投资的318家科创企业涉及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有100多个创业团队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由点及面,以高校院所为原始创新中心,各类孵化、投资专业平台竞风流,科创企业蓬勃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体系正在西安发展壮大,为陕西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能量。

陕西航天科技助力大国工程

2020年,一项项代表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让国人感受到创新的澎湃动力。这其中,陕西科技功不可没。

“嫦五”上月球挖土,最强大脑陕西制造!

12月17日,随着嫦娥五号成功将1731克的月球“特产”带回,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五号创造了许多第一,也创造了历史。陕西科技力量功不可没。

位于陕西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此次任务共提供了107台性能功能各异的大小发动机。其中长征五号遥五火箭上配套30台发动机,负责将嫦娥五号送入太空。探测器上配套77台发动机,实现嫦娥五号轨道修正、近月制动、月面上升等一系列重要任务。“嫦五”地月往返76万公里的征程中,这107台发动机持续接力,助推“长五”护航“嫦五”“探月返乡”。

此次,“长五”与“嫦五”的最强大脑均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制造。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上,771所为上升器、返回器综合管理单元配套了CPU模块,也就是它们的“最强大脑”。CPU模块作为综合管理单元的核心部件,是上升器、返回器的控制源头,负责控制各相关模块,使其正常运转。

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取土采样完全靠机械来完成,嫦娥五号机械臂安装的空间视觉系统由西安光机所研制,通过视觉系统发出指令,指挥机械臂取出装载月球土壤的瓶子,打开瓶盖,取土之后,引导机械臂把土壤放回瓶子,把盖子拧上再放回。空间视觉系统不仅是机械臂的眼睛,也是指挥机械臂采样工作的大脑。

除此以外,给嫦娥五号的国旗拍照以及拍摄采样区图像的全景相机,也全部由西安光机所研制,并且在月表±100℃的复杂工况下,圆满完成了拍照任务。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了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测控天线、数传子系统以及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为探测器实现“绕、落、回”全程护航。

陕西力量助力“天问一号”刹车,进入环火轨道!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由位于陕西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天问一号”推进系统完美工作,3000N主发动机实施800多秒的点火刹车制动,帮助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为后续环火飞行的顺利开展赢得了“开门红”。

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六院研制交付了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的推进分系统,共计48台大大小小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的任务,就是分别为着陆巡视器着陆过程中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过程提供可靠动力,为环绕器提供轨道转移、制动捕获、轨道调整以及姿态控制所需的精准动力。


此次“天问一号”环绕器推进系统发动机实施点火制动,意义非凡。通过发动机推力减速控制,来降低探测器的速度,使其能够被火星引力所捕获,这一动作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踩刹车”。只有这样的精准刹车,才能使“天问一号”成为一颗环绕火星的卫星,否则探测器将飞越火星,奔向遥远的深空。在此次大考中,3000N发动机工作非常完美,实现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深空刹车被火星引力场捕获的预期目标。

在完成火星捕获后,六院研制的“天问一号”推进分系统还将再接再厉,完成多次近火制动及轨道调整,最终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

“十三五”收官之年,陕西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

2020年,陕西省科技创新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68.39%,排名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97%,排名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84.58亿元,投入强度2.27%,创10年来新高,排名全国第7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陕西省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列入会商事项,新建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家陕西省应用数学中心;部署先进金属材料、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苹果产业转型升级4个科技重大专项,专项实施总数达到6个,立项课题33个;启动重点产业创新链27条、创新点274个;组建陕西省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20家;省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注册研发机构430家、企业6600家。

2020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1200亿元的目标任务,稳居全国前列。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100家,较上年增长40%以上;科创板企业上市数量居西部首位。

回望“十三五”,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创新资源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2021,“十四五”开局之年,陕西将持续发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坚持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政府创优,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对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让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日前,科技部官网发布了最新文件《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本次《实施意见》中,对西安赋予了打造全国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的使命。

意见中指出要发挥西安与咸阳一体化的创新基础条件优势,重点支持打造全国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优先布局建设阿秒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建设稀有金属材料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等领域前沿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为解决国家战略领域和产业发展关键瓶颈问题提供支撑。

陕西出台的《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紧扣各类创新主体及广大科研人员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破解的堵点难点,推出9个方面共38条政策,为科研松绑,为创新赋能。

与此同时,陕西省通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和大学科技园等开放联合型创新平台,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科技赋能、勇立潮头。陕西,未来可期。

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

——诺贝尔

 

资料参考:陕西科技情报、西部决策网、陕西一带一路网、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