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励广大会员砥砺奋进,北京陕西企业商会特别推出秦人(秦商)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深度学习及发掘秦人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新媒体宣传、秦人(秦商)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弘扬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科技文明。让广大会员及更多国人进一步了解秦人历史、文化以及科技力量——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商会将系列活动作为新的起点,以身作则,带领会员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弘扬秦人秦商正能量,以此献礼建党100周年。
10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革命的红色航船就此启航,中国历史从此翻开崭新篇章。百年党史中,延安精神始终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圣地延安,一起汲取信仰的力量,延续红色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
1935年10月19日,随着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中国革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作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试验区”,也是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弘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在延安,我们找到了答案。
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2009年新建成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毛泽东青铜像。毛泽东身着中山装,目视远方,浩气凌霄。
全国解放后,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延安建立延安革命纪念馆。1950年6月6日,延安革命纪念馆(初称延安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在延安南关原陕甘宁边区交际处成立。
1950年7月1日,延安革命纪念馆正式成立,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延安革命纪念馆反映了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张建儒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文博研究员,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党史方面的研究以及延安精神的宣讲工作。虽然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但是张建儒每天依然十分忙碌。红星新闻记者见到他的前一天,张建儒还在西安一所高校给大学生们做了延安精神的讲座。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中央在延安领导广大军民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1968年5月3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红旗》杂志发表的一篇社论,叫《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这篇社论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延安精神’这个概念。”
据介绍,延安时期并没有“延安精神”这种提法,但是产生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类的革命精神都诞生在这里。比如,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南泥湾精神”、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延安“整风精神”、“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
“延安精神虽然以延安命名,但并不限定在延安,是当时各个根据地和各个历史时期革命精神的总汇。”张建儒告诉红星新闻,1968年“两刊一报”正式提出“延安精神”这一概念以后,理论工作者和党史工作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和总结延安精神。
经过多年的研究,延安精神被概括为四句话: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
八十多年前,红军刚在延安落脚,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探究中国革命的真相,冒险进入陕北苏区。他见到了一批为革命理想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创作出第一次向世界全面、真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1936年,斯诺(右)在陕北采访途中。图据新华社
后来,斯诺在中译本《西行漫记》序言中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的,所写下的……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实施民主政治,制定了大力吸收知识分子的政策,使陕甘宁边区成为指导中国抗战的“圣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国知识分子,怀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忱和寻求革命真理的激情,如潮水般地涌入延安。
▲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新华社视频截图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赵耀宏曾撰文指出,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主心骨,精神就无所寄托,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知识青年、海外爱国华侨青年冲过敌人的封锁线,跋山涉水、历经艰辛、不远万里,在战火与硝烟中奔赴延安,支撑他们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生动地反映了理想信念巨大的向心力与推动力。
在谈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时,张建儒认为:“延安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激励和鼓舞群众、凝聚民心、团结人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保障。”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延安精神并没有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它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延安精神的重要性。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2020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时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0年6月29日,在延安市张思德广场,党员干部在诵读《为人民服务》。图据新华社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主任、研究员李蓉教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延安精神历时13年锤炼成钢,跨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抗日战争整个时期以及解放战争初期。当时我们党在那么恶劣一个环境之下能够坚持革命的阵地,从局部执政最终走向全国执政,非常不容易。这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
4月的延安,杏花刚谢,梨花待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春天的气息。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革命圣地,是革命者的精神家园。
▲革命圣地延安吸引着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延安市众多革命旧址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图据新华社
在宝塔山上、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在枣园、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到处都是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学习的国内游客。有专程从北京自驾过来的退休夫妻,也有在孙子陪同下专程从安徽赶来的耄耋老人,也有从浙江飞来的商业团体,还有正在申请入党的在校大学生……
也许每一个来延安的人对延安精神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当他们踏进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时,当他们一起唱响《东方红》、朗诵《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有人自发的鞠躬、有人陷入沉思、有人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或许就是延安精神的力量所在。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大力发展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逐步建设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党在延安创办了20多所干部学校,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各类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也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次近千期,培训学员超过4.9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这里接受党性教育。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每年的到访人数已经突破了400万。
在担任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的十多年里,张建儒接待和遇见了许多的人。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影响是,近年来走进红色纪念馆的观众量增长地非常快,尤其是青少年的比例在不断增大。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到革命纪念馆里来,看得都非常认真,不少人还会记笔记、拍照。年轻人走进红色场馆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来传承我们红色记忆,我感觉到非常欣慰。他们都是带着问题和思考来的,了解中国革命的过程,他们可以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初心和使命,看到我们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它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来源 | 红星新闻、党史学习教育